渭源是一方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土,是一方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旖旎自然景观的乐土,是一方丰富的资源优势孕育了特色独具产业的沃土,更是一方优越的投资环境激发着创业者热情的热土。
渭源地处陇中,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总人口35万。渭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古称首阳,属古丝绸南路重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渭源也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渭河发源于此,具有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发源地的自然资源唯一性,地处西秦岭末端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地理环境独特性,境内有渭河、洮河两大水系,既有奇山秀水、云海峡谷,又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高原草甸,是理想的休闲、度假、避暑胜地。已开发出旅游景点16处之多,是全省87个县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区之一。
境内融汇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大禹导渭文化、夷齐商周文化、秦长城文化,是渭河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自古处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最前沿,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风情。
具有自然禀赋造就的丰富特产资源,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中药材30万亩。素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和“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美誉。
生态环境优美。境内有林地131万亩,草场80万亩,森林、林草覆盖率达到17.3%、41%。有100多种野生动物,464种野生中药材。今年4月,渭源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316、212国道穿境而过,天定高速延伸境内,在建兰渝铁路过境设站,兰海高速临渭段、渭武段即将开工建设,渭源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成为渭源发展旅游业的潜在优势。美丽的渭水源头如一副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等待着游人欣赏、领略。
渭源位于中国大陆版图中央,因哺育了中华古代文明的渭河而得名。渭河发源于渭源境内的鸟鼠山系,在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
渭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轴”。既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河与情感之河,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地理之河与文化之河。中华文明史册正是围绕渭河这一轴线翻阅辐射,不断发展。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政治中心的京畿之地、农业畜牧的发祥之地、文化艺术的策源之地、水陆交通的枢纽之地、国际商贸的中心之地、名胜古迹的荟萃之地。融汇了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及半坡文化等古文化。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华胥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黄帝,到战国时期的秦国,无一不在渭河流域的陇中、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渭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黄金之页”。渭河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华夏文明的中轴线,她的枯荣与整个民族的兴衰息息相连。同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一样,渭河在中华文明的孕育过程中其作用也是举足轻重。有识之士预言:如果充分挖掘、持续开发,渭河的历史文化可以震惊世界。
追溯方知源头远,缘流始觉渭水长。
渭河发源于渭源鸟鼠山系。《尚书·禹贡》就有“导渭自鸟鼠同穴山”的记载。《山海经》和《水经注》对鸟鼠同穴山也有记载。鸟鼠山南侧有三眼泉水涌出,形同倒“品”字,称品字泉。泉旁有禹王庙,相传初建于周朝,现存建筑系清宣统元年所建。
渭河源头——渭源,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县内现存的大量遗址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公元前205年,渭源始建县,名首阳,因境内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至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名为渭源县。县以水得名。距今已有2200年的建县史。渭水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全国唯一一座纯木结构卧式悬臂拱桥“渭水长虹”灞陵桥横卧两岸,左宗棠、蒋介石、杨虎城、于右任等诸多名人要员题词留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渭源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三大古文化的融汇之地。现存遗址49处,馆藏文物1420件。渭源也是中国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商贾络绎,市井繁华。锹甲铺、清源镇、后河亭、庆坪等地店铺连片,贸易红火。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过渭源时,就是沿此路段到达张掖的。
随着商贸的繁荣兴盛,渭源境内的鸟鼠山、秦长城、首阳山等地成了游览胜地。南北朝的庾信、薛道衡,隋唐时的杨广、庐照邻、王昌龄、岑参等文人墨客都在渭源留下了宝贵的诗作。相传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画出自唐代吴道子手笔。战国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后所筑秦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长城脚下有秦王寺,传说秦始皇西巡陇西郡住宿之地。
渭源地处陇右中心地带,是秦长城西部边缘,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凡历史上发生的民族战争、农民起义,大都波及渭源。如东汉时马武征隗嚣、三国时姜维围狄道、宋时王韶击吐蕃、明代冯胜战李思奇及清代、民国时期的许多农民战争都在渭源发生过。露骨山下双石门是三国邓艾偷渡阴平开凿栈道的起点。宋熙宁五年通远军首领王韶征叠宕,也经此道。
渭源也是先秦时非子牧马之地,这里的骡马膘肥体壮,负载力强,有天下神奇之誉,颇受商家青睐,流传至今的“骡马交流会”就是那时兴起的。
渭源更有一段红色记忆。1936年8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根据党中央指示从川北北上,进入甘肃。红军到达渭源后,同敌人进行过多次激烈的战斗,解放了渭源县境,成为甘肃地下党解放的唯一县城,创建了由陇原地下组织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渭源人民在解放支前、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和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甘愿奉献,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渭源立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锻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和国扶贫困县,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程度底,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三产比重偏小是不争的事实。10多年过去了,经过初期迅猛发展,旅游业从高峰期一下子跌入“低谷”。发展相对迟缓、差距逐年拉大,徘徊在低水平和浅层次上,“初期性质”和“赶超性质”特征明显。
国家新一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相继出台,国家将渭河源生态建设与保护纳入西部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渭源被纳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一系列历史机遇的叠加,对于渭源旅游产业发展意义深远。如何开发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县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前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总结和创新。
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巨大挑战,渭源县四大班子领导对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展开密集调研,在多次迎山风,踩积雪,风餐露宿深入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等景区详细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紧锣密鼓召开,会议达成共识要全力以赴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打造精品景点。
2011年9月20日,“以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渭源为主线”的“十二五”总体思路被旗帜鲜明地写入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生态是立县之本,也是渭源的最大优势和品牌”“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思路出炉。着眼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在深入分析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意义、自身条件、历史机遇的基础上,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确立“华夏文明渭河源”战略品牌,积极组建渭源县旅游开发委员会;申报首阳山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挖掘整理渭河源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展示渭河源特色文化内涵。运用崭新的理念,超前的思路,激活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交通等瓶颈障碍。以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发达的旅游业为引擎,统筹规划,有序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改革体制,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保护优先,和谐发展将逐渐落在实处……
今年,渭源委托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精心编制了《甘肃渭源旅游品牌发展战略策划》及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启动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立足“三山一水天下田”的资源基底,打造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镇、会川镇、莲峰镇“三个中心”,首阳山旅游区、渭河源旅游区、洮河风光旅游区、黄土风情旅游区“四大功能区”,强力推进“渭河源生态之源、首阳山文化之源、太白山活力之源”三大品牌景区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以“探渭河之源,觅大禹足迹,谒首阳圣贤,览生态家园”为形象定位,以“渭河源旅游‘核’,渭河文化风光‘带’,县城综合服务区、黄土风情旅游区、洮河风光旅游区”为战略布局,做精“华夏文明渭河旅游线”,做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做强“渭河文化博览园”,努力把渭源建设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胜地和渭河文明集中展示区。
按照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渭源县全力打造以灞陵桥—老君山公园、渭河风情线为主的城市核心景观。投资6000万,规划138公顷的灞陵桥—老君山公园一期文化广场建设;规划151.6公顷,总投资27483.7万的渭河风情建设;总投资2203万的渭河翻板闸坝和河堤护岸工程建设,无不显示着在旅游产业征程中的坚定信念和务实举措。
在“窗口”打造中大打文化牌。公园内,以“大禹导渭”、渭源十六景为主的大型雕塑群,与国宝级文物灞陵桥遥相呼应;渭河风情线,依据历史脉络,依次规划为夏商周先秦文化风貌区、秦汉唐文化风貌区、宋元明清文化展示区、现代文化展示区,并设计采薇首阳、禹王开渭、古迹寻秦、古渭养生、临渭品泉、水岸古堡、欢娱田园七个主要景观节点。
围绕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三大重点景区建设,渭源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渭河源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230万,目前已完成禹王朝圣之路、生态停车场等施工图设计、预算和游客中心主体工程,景区道路铺油罩面。首阳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140万,完成修建性详规和游步道、观景亭等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平整地基。太白山景区: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620万,完成景区修建性详规,景区游步道土方和平整工作。
今年,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的集中财力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中,县财政列支1200万元,全力支持旅游、马铃薯、中医药、畜草发展;县财政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扶大农家乐。
汲取在西安举办旅游推介会的成功经验,今年,甘肃·渭源生态文化旅游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兰州隆重举行,近30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12.12亿的5个项目签约。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9213万元,同比增长24%。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渭源努力创建发展环境,项目建设高潮迭起,特色产业开发花红果硕,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风生水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渭源正成为一片神奇壮美的旅游胜地,一片充满商机的投资乐土。五千年华夏文明渭河之源今朝开掘开启伟业,三十五万渭河儿女招商引资金凤来栖大展宏图。渭源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创辉煌!